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2019北京世园会),无疑是在这个春夏交际之时北京城最火的地方。继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各国领导人出席世园会开幕式并赴中国馆参观,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世园会又迎来“北京日”,接待中外游客共计32.7万人次。
注意啦!注意啦!注意啦!工小V激动不已地告诉大家,作为2019北京世园会核心的中国馆,其展陈是由以王国彬,枣林,郭子龙,赵健磊,余深宏为核心成员的北工大设计团队参与设计的哦~设计的重点集中在中国馆的总序厅和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两个部分。
王国彬老师(右一)
作为中国馆展陈的主设计者之一,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主题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王国彬老师介绍道:“本次设计任务始于2016年,在整个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建设的同时,北工大艺术设计团队受合作单位的委托,从展陈大纲的编写开始,开启了此次设计工作。整个设计工作历时三年多,工作频率密集,整个方案设计几乎是每周一汇报,每月一调整,甚至有几次颠覆性的设计修改,在经历了展陈的内容、方式、区域、功能的多次调整以及合作团队人员的多次变化后,北工大设计团队在世园局的领导下,在合作单位和学校的多方支持下,顶住了压力,确保了设计方案走到了最后,得以深化与实施。”
下面就跟工小V一起走进
2019北京世园会中国馆
感受这件北工大服务北京的力作吧!
中国馆,西临山水园艺轴,东临“世界舞台”草坪剧场,西北侧为永宁阁,北侧为人工景观湖-妫汭湖,南侧与园区主入口相对,在整个园区内居于最重要的位置。中国馆的建筑设计以“锦绣如意”为设计理念,汇聚中华园艺精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园艺故事。
王国彬老师表示:“在设计之中,我们希望以自然平和的方式诠释生态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用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生态文明的园艺故事。整个中国馆的展陈设计重视与建筑的整体性,以“生生不息”为设计理念与指导思想。”
在中国馆总序厅的设计中,设计团队结合中华优秀文化与新时代特色,提出“艺术、生态、科技”三幅画的创意,设计制作了三个顶立天地的大画框,从而形成了由手绘工笔牡丹花构成的“艺术之画”,各色植物构成的“生态之画”以及弧形led大屏构成的“科技之画”。三幅大画结合建筑顶部的原型吊顶,气势宏大磅礴,而又生机勃勃,充分体现出设计理念,这成为整个展览的开篇之作。
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定位为“一场行走观赏的戏剧”,强调对中国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各展厅以“和”为体系,以时间为线索,共九大展区空间,分别为:序厅-生生不息、天地人和、四时景和、山水和鸣、神州奇珍、春江风和、祥和逸居、和而共生、尾厅。九大空间就像一部戏剧的九幕,人们边走边看,步移景异,不做过多停留,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沉浸式观展模式,而且很好地缓解了大人流观展的空间弊病。
序厅设计凸显了中国生态文化的核心——生生不息。结合滚动式电梯的缓缓下沉,观众“由闹致静”,犹如穿越寻找中国生态文化的土壤根源;整个空间光线随扶梯往下逐渐变暗,目光聚集在一片星空,闪耀的星星以亚克力背面打光形成,内含种子嵌于象征中国大地的五色土墙体中;墙体以传统工艺夯筑而成,以土为墨,土有五色即为墨分五色,描绘出一幅诗意的天地水墨画。仰望星空,中国古代先民即以观天时把握农时;脚踏大地,根植种子孕育其间,天、地、种子所构成的空间意境,充分体现了古人“上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和”的宇宙观,也象征着中国园艺文化的种子播种于此,楼上的各个展区都是由它生长蔓延而上的茎、叶和果实。
天地人和厅重在体现自然质朴的中国生态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园艺业的国家之一。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花、草、圃、囿、果、木、林、森、禾……等字,表达了先民们对草木植物的最初认知。园艺的“艺”字的甲骨文正是描绘了一个人正在种禾苗的场景,因此设计者将“艺”字的甲骨文加以艺术化的立体处理,塑造成一个青铜质感的艺术雕塑。雕塑的上方天花辐射出上述与园艺相关的甲骨文字,形成阵列,映射出自然光影的变幻。四周为从《诗经》中选取的二十四种植物,按照观赏、器用、祭祀、药材、染料等不同类别罗列,结合大家熟知的诗经诗句与植物标本,背景墙面简拙、抽象的岩画,表达了古代先民对自然植物、园艺种植的朦胧认知与尝试。整个空间既古老又充满园艺文化的质朴与自然,使观众很好的由序厅的神秘悠远过渡到了古老质朴。
四时景和厅探寻中国古人生态发展观。从古老质朴的草木之情发展到对理想生态环境空间格局的找寻。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山水观、环境观、审美观与中国山水画不谋而合,以宋代著名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长卷为创作主题,右侧创作了以永生苔藓作为绘画材料的主题艺术画卷,并结合科技手段对主题艺术作品相应生态系统进行科普展示。左侧以镜面的方式拓展了相对狭窄的过道空间,文字对应画中山、水、建筑、植物,以唐宋诗词为副标题作解,描绘了山水组合、人居草木间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凸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文化源流。
山水和鸣厅追溯中国生态整体观。从生态环境找寻过渡到规律运用。圆形水院建筑空间造型,与外部景观相互呼应,与自然共享天地。徐徐春风如贯通历史长河,阳光水露间选取24个中国园艺史上的重要技术、书籍与节点事件,从栽培技术的发展驯化、自然规律的掌握利用、种植技术的智慧创新、品美赏花的技术创造的内容梳理,配合以相应故事背景的线描画卷和代表植物,展示中国人们充分发挥智慧,寻求因地制宜的生态共存、共进。
神州奇珍展厅为特色多功能展厅,凸显中国的生态多样观,展示和介绍了多种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以及一幅为此次展览专门绘制的、影响世界多种珍稀植物的画作。展厅位于山水和鸣展厅对面,采用抽象处理的“绿水青山”的隔断造型,在水院深处看过来形成群山连绵之势,形成未来绿色生态技术与古代生态文明对比,实现了时空的穿梭与对话,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大地的独特物产,以及中国园艺在世界园艺历史中的贡献与地位。更为巧妙的是,此展区位于中国馆的中轴线上,既是在水院之上的展区之外,观众也可透过水帘看到此山水隔断造型。因此在设计时,设计团队考虑到了与中国馆建筑整个造型的借景关系,强调了展览与建筑有机统一,成为此次设计的一个独特的亮点。
春江风和厅沉淀中国生态人居观。此空间以中国馆为轴线与《千里江山图》相对应,以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创作主题,右侧墙面为六扇屏造型,并巧妙利用通电玻璃的科技特征,实现富春山居图灯光投影艺术装置。通电玻璃在断电时呈现磨砂玻璃状态,运用皮影戏的原理,形成一幅阴影水墨富春山居图;在观众观看山水画五秒左右时,玻璃通电突然显示为透明效果,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为一幅多彩的插花作品,从而极大的激活了观众的感官感受,通过艺术与科技的创意结合,加深了观众对“艺术”的本质探索。左侧镜面文字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以古代诗词中关于生态的五言诗句为引,重点圈出人与自然相融画面,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向往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充满感召力的理想人居。
祥和逸居厅凝练中国基本民生观。整个空间通过墙体与纱幔一幕幕的虚实叠加、数字光影的层次变幻,以《十八学士图》和圆明园为基础画面,从植物与花鸟的呼吸律动中,从文人园林到皇家园林的生态之趣中,从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中,感受园艺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凸显生态共享的民生福祉,在此空间内,观众不但可以感受到了画面时空的变换,而且犹如走入画中,形成了完全的沉浸与穿越,整个观展的节奏也在此逐渐的又由静转动,使此次观展逐渐走向高潮。
和而共生厅阐释中国生态的全球共赢观。 “一张蓝图绘到底”——整个空间如一张折叠展开的蓝图般展开,青山绿水跃入眼帘,观众此时犹如步入了蓝图之上,综合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盛况。从种子破土,到河流山川,从五色大地,到地区特色保护,我们能在其中体会到不同视角下,自然呈现出的美妙形态。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在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同时,从未忽视对生态文化的重视。中华民族力求与自然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观众的观展也在此区域完成了从扶梯下沉,追溯生态文化的根源,到身处蓝图之上,展望生态文明的未来的空间感受转换,整个展览体现了正是由于先辈所营造的中国生态文化之深厚才能有今天我们生态文明之高远,整个展览也由此到达了高潮。
尾厅强调与室外环境的衔接与贯通,使观众完成时空穿越之旅,回归到当下的园艺美景。整个空间以世园会的主题画面为背景,结语文字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中国人民对生态问题的时代责任并高度总结了中国生态文化的整体发展观,呼吁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并以切实的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尾厅玻璃上贴以单透膜,既不妨碍观众观看室外美景,又能防止室外过亮的光线影响和而共生厅的影像展示,很好的将展览与建筑以及园林有机的衔接在了一起。
王国彬老师表示,整个展陈设计强调与建筑的有机统一,重视对中国生态文化的系统梳理与要点提炼,实现了大量的艺术创意与技术创新,形成了许多观展亮点,具体体现在展陈的思想、内容的物化表达以及材料的系统构建三个方面:
展陈思想强调以观众的“五感”为中心,凸显展陈空间的的叙事性与观众的体验,通过空间的起伏与开合、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交错与转换、空间造型的提炼与整合、空间动静氛围的营造与组织、整体观展动线系统中的观众心理控制与引导、展陈施工材料的错位化艺术创新六个方面构成了从“观”展到“感”展的展陈思想与展陈体系的创新。
展陈内容重视精炼与物化表达,整个展览中每个区域全部进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序厅的“山水画”五色夯土星空墙、天地人和厅的“艺”字甲骨文立体艺术雕塑、四时景和厅的“千里江山图” 苔藓数字长卷、山水和鸣厅的“圆窗插花”水景艺术壁画、神州奇珍的“绿水青山”艺术隔断墙、春江风和厅的“富春山居图”通电玻璃六扇花艺屏装置、祥和逸居“多重幕”立体数字动态画卷、和而共生厅的“蓝图”地幕数字投影等创新展项凸显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展陈设计手段在艺术与科技方面的融合与创新。
展陈材料实现了专业常规化的大胆突破,整个材料系统设计表现在室外材料的室内化应用、土建材料的艺术化应用、园艺材料的科技化应用等方面,构建了“五行”材料文化体系即:金-“艺”字雕塑、木-花艺植物运用、水-水院喷泉水雾、火-光环境的明暗动静营造、土-五色土星空夯土墙。
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主题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立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注于“博物馆化”的环境设计,致力于以艺术设计服务北京,服务京津冀,服务全中国。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参观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展陈设计工作,同样是由北工大艺术设计学院主题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的团队完成的。此次圆满完成2019北京世园会中国馆的展陈设计工作,再次充分展示了北工大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需求的信心、决心和实力!
来 源:工大新闻中心、艺术设计学院
排 版:崔馨月、刘睿星、曹容嘉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