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数字艺术游(原创)
曾在华中师范大学讲学
2018年12月10日,北京工业大学迎来为期一周的新媒体艺术实践周。
在这一周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三位在视觉领域、互动装置艺术领域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动态影像创意课程教学。
对新媒体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们千万不要错过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哦!
Michael Salter
Michael Salter现任俄勒冈大学数字艺术暨新媒体学校教授。作为一名自称为“痴迷观察者”的人,他通过大众媒体和企业品牌的大量筛选来寻找尖锐的创作主题,从而创作富有荒谬与困惑性的作品。Salter的作品是对视觉文化巨大且深入的回应,其中涉及产品和玩具、雕塑、标识、动画等。Salter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流行视觉文化,以及它对我们生活和思考的影响。他的作品曾发表在美国艺术杂志、2008年最佳纽约艺术杂志等,同时也经常在全美和世界各地举办讲座活动。
Andreas Schlegel
Andreas Schlegel目前生活工作于新加坡,现任LASALLE艺术学院新媒体实验室主任。Schlegel的研究跨越艺术和科技两个学科,包括艺术的工具和界面开发,让艺术以奇妙的方式与科技相结合。他的交互装置作品以现场演示与屏幕上展示的方式呈现,他的实践与作品涉及新兴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通过计算,交互和网络化流程来驱动。2007年,联合创立Syntfarm这一对艺术,自然与科技交叉感兴趣的艺术团体。
罗捷亮
罗捷亮是一名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可视化的数字媒体艺术家,现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媒体艺术与技术专业授课。主要教授数据可视化,强化学习和智能机器视觉方面的知识,他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将新媒体与人工智能进行连接,来创作新的作品和平台。他的作品曾展出于顶级学术会议、北京时代艺术博物馆及各大美术馆等。2018年6月起,担任Autodesk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员。
这一周,通过进行三个专题的工作坊,分别从视觉、互动装置艺术、人工智能三个角度来进行新媒体艺术的学习和实践。视觉工作坊旨在增强学生对于身边视觉文化的感知和体验,互动装置艺术希望通过艺术和科技的结合来激发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形式的过程,人工智能会从强化学习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家新的身份和职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个工作坊的授课重点和训练目的吧~
课程一
视觉文化+视觉传达=关于颠覆和模仿的练习
该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于视觉文化的体验。学生首先需要通过镜头去更加透彻的去观察和记录身边常见的角色。然后回到课堂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数字化编辑,这对于原始角色来说是一个具备颠覆性和破坏性的创作过程。
课程二
代码 感知 制作
该课程旨在通过将艺术和科技结合的手段来让学生去熟悉跨学科的创作思路和技法。与软硬件想关联的编程方式为艺术家和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机会,来进行一些超越当前形式的表达。机器和算法使学生能够通过扩宽新的维度,来观察世界。本次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小练习去鼓励学生通过编码,物理感知和动手实践的方式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课程三
强化学习和艺术家的结合
强化学习(RL)是人工智能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其算法十分的复杂,使得艺术家在强化学习领域中的角色没有被充分发掘。然而,艺术家可以通过定义创新的问题,设计创造性的环境,和创建新颖的应用程序,在RL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P5.js作为创意性编程的流行工具,已被许多艺术家作为编程的切入点。 本课程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学习去进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并关注如何分析,构建和解决强化学习的问题,从而达到艺术的创新。
文字与排版 | 丁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