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队 合 作 + 创 新 思 维
为你的设计插上翅膀
为加强国际化交流,2021年5月7日-5月27日期间,捷克共和国西波西米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Tomas Chochole教授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两个班级的同学分别进行了线上工作坊活动。工作坊分为:运用相关知识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流程、培养思维、团队合作、扩大设计师的影响力等环节。
01
|
副院长Tomas教授简介:
02
|
工作坊工作过程:
工作坊在Tomas教授的自我介绍中拉开帷幕: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往设计作品等,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而后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为期两天的课程将会涉及到的内容,如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培养设计思维、介绍设计步骤等。
工作坊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是破冰游戏。首先Tomas教授引导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并与同学交流。在这之后,Tomas教授借用Businessman、hacker、hipster三种不同的人物类别帮助同学们明确自身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将全班同学分为4~6人的4个小组。接着,Tomas教授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组员的优缺点,总结自己小组的优势与劣势。
图1:小组自我总结结果
经过小组的自我审视,大家对自己队伍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有效指导后边的深入合作。分组完成后,Tomas教授开始对大家设计思维进行启发引导,首先抛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设计思维”、“好奇心为什么重要”等,老师将大家的答案收集起来并总结。
图2:老师提问及同学作答
Tomas教授的启发式总结让大家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接着是更加开放的环节:以创意形象为主题,让同学们进行天马行空的关联性联想,并将关联结果绘制在5×6的矩阵中;
图3:同学们关于动物的发散联想
发散性联想彻底将同学们的思路打开,使同学们渐入佳境。接着Tomas教授带领同学们向“团队合作”进发,向同学们阐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怎样合作才能更好达成结果;还让大家分享自己曾经小组合作成功、失败的经历,并以此激发同学思考小组合作需要什么精神,以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图4:同学们分享小组合作经历
在两次课程间隙,Tomas教授还设置了四个问题让同学思考。引导同学们重温工作坊的经历的同时,获取了同学们对下一次工作坊内容的期许。
图5:老师收集同学们中期反馈
工作坊后半部分,Tomas教授带领大家聚焦设计流程,首先给大家解释完成设计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调研,草图讨论,初始方案,模型验证……等,接着开始实际操作。首先,每组同学列举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写在便签纸上罗列出来。
图6:同学们列举现存问题
接着同学们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根据Tomas教授的要求,对每组成员进行职责划分,分为“采访者”、“记录者”和“用户”三种。“采访者”以老师给的模板为基础组织语言对多位“用户”进行跨组访谈,并获取用户需求。
图7:同学们在模拟采访过程
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团队智慧,针对访谈结果进行最后的设计。并用情景展现、手绘、语言描述等形式向Tomas教授描述方案。
图8:同学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展现设计结果
图9:小组作业展示(节选)
设计方案汇报完成,工作坊进程就已接近尾声了。本次活动在Tomas教授的引导下,节奏紧凑,同学们反应热烈,针对老师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同学们热烈讨论,并依次向老师汇报结果,环环相扣,整个过程井井有条。深受大家喜爱。
图10:同学们热烈进行瞬间
Tomas教授收集了同学们对于团队协作经历以及这次工作坊的相关回馈,从结果也可以看出,本次工作坊达到了很多同学的预期!最后同学们送上热烈的掌声,感谢Tomas教授的耐心指导与付出,本次工作坊也完美落幕!
图11:课后调研结果
回顾整个工作坊过程,可以看出Tomas教授特别注重团队合作的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组队之后首先进行组内反思;其次本次活动获取灵感的角度也是别出心裁。这两个特点作为主要线索贯穿了整个活动。在这次工作坊中,同学们切身体会了团队合作的优势。Tomas教授的发散思维方法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相信这段经历会对同学们以后的设计道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END -
更多精彩,请扫码关注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