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北工大艺视界
2019年8月1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京津冀工艺美术行业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运用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北京工业大学顺利举行,标志着为期43天的集中授课阶段告一段落,为接下来的创作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次座谈会由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刘键副教授主持,到场参加座谈会的成员还有艺术设计学院部分师生以及来自京津冀地区的33位学员。
刘键副教授对本次国家艺术基金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他介绍说:本项目作为学院开展的第二个国家艺术基金的人才培养项目,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得到了各部门精心配合。为提升项目质量,项目组在开班之前,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并每周定期召开项目实施小结会,落实本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
每周召开专项筹备会
学员构成方面全部为外单位(国家艺术基金要求本单位学员不超过10%),本次项目组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领衔构成20人的教学团队,加上教学助理人员13人,师生比例为1:1,严格遵循小批量、高层次的项目教学模式。在为期43天的集中培训阶段,33位学员严格遵守北京工业大学校纪校规,无任何教学事故及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随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大虎教授对本次课程情况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对学员们都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较高的学习热情,以完整的学习时间,全身心的专注投入到本次课程的学习中,较好的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课程教学计划;他回顾了参与整个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结合自身的专业实际提出问题,与师生们共同探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探索工艺美术的创新路径。
最后,院长邹锋教授为项目做了发言:
院长邹锋教授发言:
四十天的集中授课,正值夏日酷暑,课程密集,知识量很大,师生们都非常辛苦。从学习的总体过程来看,来自工艺美术行业和高校的精英们,有已过不惑之年行业中坚,也有闯劲十足的年轻人,大家都有体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事业心;学员中有很多数人都有省部级“大师”的头衔和高级职称,重返校园学习,以严谨的态度来投入学习,给假日校园增添很多活力。
在做这个项目之前,课题组多次深入行业调研,我们发现在工艺美术行业中不仅存在“重传承、轻创新”的问题,也存在“重术轻艺、重术轻学”的问题。与艺术相关的行业中,大家多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理穷究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艺术修养问题也较为淡漠,这些原因造成了至今我们都难以构建文化传承的基本素养,以及探索和创新的基本能力;我以为习惯简单的复制与粗制滥造,实际上是很多“绝技”失传的重要原因。在谈论“图案”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传统的“图案”教学在一个时期内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大构成,很多学校已经没有了传统图案课程,而“复制”与“粘贴”则取而代之成为设计者的基本技能,这种现象也造成了无论当下的文创产品,亦或是工艺美术作品,多是各种元素的堆砌,以及对传统图案的重复使用,而传统图案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已经沦为了使方案中标的说辞。所以说缺乏创新和创造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多么复杂,都难以称之为“源于生活的创作”,我认为以上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学员们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授课老师表达了一致的感谢与敬意,认可了课程安排与计划,简要总结了自己从历代传统图案、现代图案和对传统工艺的参观学习中所收获的知识感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将此次所学有所体现,同时也希望班内的各个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有所合作。
我是来自北京工美艺术研究院的李明仁,现在是一名设计师,非常有幸能够参加这次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运用的学习课程,40多天的课程安排紧凑有序,理论与实践结合,考察与交流同步,合理的课程安排让这次学习受益匪浅。
在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图案纹样在具体制作中的运用,结合不同工艺材质,图案纹样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在工厂加工车间的实地考察,清晰地了解到一件好的工艺美术作品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工种之间的配合,以及图案纹样在器物上体现出的重要性,纹样不仅仅是器物的装饰,更是一件器物传达内在含义的载体。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前人将代代传承的图案纹样整理编辑,寄托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图案纹样的方式建立起具有中国文化脉络的意向世界,用图案装饰生活,用纹样编织未来,在当今中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上承古人,创新发展,用中国图案纹样,向世界传递美好祝愿。
——李明仁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安排的很立体。开始由各个领域的国家级工艺大师带领我们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是从工艺技法上的、还从精神意义上的角度深入了解了很多;之后又去了很多像金漆厂、珐琅厂、剧装厂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单位,更加直观的体会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最后的创作阶段,每位老师都积极热情的为我们指导,实在是太感动了。四十多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我想这是一生中难忘的珍贵时光。
——学员 刘博
经过“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运用”的整体安排,首先是杨建军老师和高阳老师从敦煌图案来给我们做开篇,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图案里非皇家的最精彩的那一部分,之后是各位工艺美术大师,比如钟连盛大师,周道生大师,李春柯大师,孙颖老师带我们参观剧装厂等从传统手工艺的角度来讲解图案在器物中的应用,然后,陈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富有激情充满年轻力量的平面设计头脑风暴,把我们从历史长河中又拉回到当代设计如何融入传统。之后,几位年轻的老师从各个各个角度为我们贯穿中国传统图案,其中还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刘肖健老师,从软件设计来与图案的结合,让我们看到图案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课程的最后曹海梅老师带我们做作业,把所学到的内容用笔来总结归纳在纸上,至此我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理解已经由“点”连成里一条线,哪个朝代的图案都不会是突然出现的,都会是有他发展的脉络和传承。
——学员 陈树芳
在第一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我校为学员开设了以敦煌图案为基础的《敦煌图案理论与创作》课程开篇,随后开设了《纹饰结构与组织形式规律》《景泰蓝图案技法与创新运用》《玉器图案欣赏》《吉祥图案创新运用》《漆艺图案欣赏》《中外传统图案设计方法与运用》《京绣与剧装图案黑白与色彩变化》《设计思维与方法》、《计算机辅助中国图案设计》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课程的设置通过不断丰富学员的传统图案理论知识,以培养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运用人才为目标,产学研相结合,开拓了学员的视野,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第二阶段:外出采风阶段
在第二阶段的外出采风阶段,学员们在助教们的带领下,深入爱慕皇锦-传统图案研究与应用中心、河北金漆镶嵌厂、韩美林艺术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国粹苑剧装厂等进行实地考察。
现场考察期间,各个考察机构的负责人热情接待与专业沟通,对全体学员做了专业的现场指导及教学。各位学员认真地对实地项目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自身所长与实地的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使得现场考察效果非常显著,更是激发了学员的创作灵感,为接下来的图案创作提供了基础。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外出采风阶段
第三阶段:图案创作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图案创作阶段,项目筹备组为学员提供了完备的创作画材、用以写生的植物,让学员们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学员们根据课程积累的经验和灵感,再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创作图案的造型、构图、材料运用等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萌发了一系列优秀的手稿,指导老师对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从7月4日到8月16日,为期43天的集中培训阶段结束了。感谢所有参与授课的教师们,感谢为培训提供了周到服务的的助教们,感谢不畏酷暑完成课程的学员们,也在此感谢北京工美集团的大力协助,使得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顺利进行。让我们共同期待学员们的最终成果,相信在老师和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一批优秀的作品诞生!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京津冀工艺美术行业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运用贡献力量,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本文编写组
摄影:项目筹备组全体
文案:袁芳、汪慧灵
排版:袁芳
扫一扫关注“北工大艺视界”,获取更多活动讯息
做学术不是简简单单地做理论或是搞技术,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理可以指导实践,而技术研磨反过来又可以反哺学理,我希望学员们能够多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架构,在传承的同时摆脱对传统的模仿,通过自己的写生练习,多从大自然中提炼和取舍创新设计元素,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