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北工大艺视界
陈楠,清华大学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甲骨文设计字库”获中国设计红星奖、“中国之星”设计优秀奖。师从韩美林大师,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他文章近40篇,专栏文章近140期。
一、开场白
一开始,老师就向大家提出来一系列问题:研究生的英文是Post-graduate(大学后),为什么没有research(研究)?Sketch更准确的翻译是素描还是草图?所以研究型设计是什么?又怎么进行研究型设计?
问题很重要,问题的解决也很重要,因此陈老师用“啐啄同机”来作为开场白的总结,用“啐”和“啄”的关系来代表“教”和“学”的关系,希望今天的授课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引发大家更深入的研究。
二、设计哲学
陈楠老师从索尼的标志入手,提到拉丁文的设计是基于几何科学的,所以能够呈现出来让人看起来舒服的美感。
陈楠老师将明式家具和港式家具做对比,引出了文人审美与民间艺术对比的讨论,得出了支撑视觉的背后一定有其设计哲学的结论,告诉大家不要盲目判断设计的好坏,而是去关注评判设计的标准。
SONY标志插
之后陈楠老师对比讨论了空和满的视觉感受、东方和西方的排版构图,提到了相对于西方基于科学与数学的审美传统,中国的画面呈现则是散点透视,即视点移动下的透视。所以我们要学会钻研设计哲学,挖掘其中的规律,找到这其中相同和不同之处。
运用散点透视的中国画
三、贵人与榜样
陈楠老师在这一部分谈到了从小到大对他有影响的贵人和榜样们,为我们分享了这些人给陈老师的艺术之路和哲学思想带去的重要影响。
1、我的小学美术老师陈家齐——陈家齐
2、独特的开放的哲学体系——李小龙
3、宇宙之道——朗朗
4、民族传统+交流创新——梅兰芳
5、串引生活的点滴——乔布斯
6、哲学的胜利——迈克尔·乔丹
最后,老师对此部分作出总结:
受哲学指引、有思想的创作
靠艰苦重复积累起来的实证主义
串引日常点滴关联的生活参悟
陈楠大师授课照片
四、中国的设计哲学
在变化的主题下,老师向大家讲述了概念的文脉。从19世纪末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艺术家们就开始了手工艺与机械的激烈对抗。随后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都是对现代化工业的对抗。直到包豪斯的诞生,孕育出了一套将纯艺术与纯工业相结合的新的设计教学体系。而在中国,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中国的古代装饰艺术相结合,以此形成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文脉体系。到现代,设计进入了零元时代,电子媒体取代了大量的纸媒,智能化的产品取代了大量依赖人力的劳动。
最后,面对这样的变化老师更是为大家提出了问题:如果此时此刻是1919年,你会如何选择?
七、格律设计
老师从三个部分来讲述了格律设计。
第一个部分是“格”。老师从格律的“格”开始,讲解了格物致知的出处,以及现代对其的解释。老师更是通过分享了《装饰》杂志的封面设计来论述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了“格”存在的意义。
2018年度《装饰》封面设计(陈楠工作室)
第二个部分是“格局”。说到“格局”,老师先展示了九宫格与阵法的格局,接着为大家讲解了中国五行与色彩的关系以及中国朝代变迁与色彩的渊源,使大家对色彩系统的理解注入了新鲜的观点。老师继续讲到,在格局里我们要观察的尺度来源可以从《鲁班经》中获取一二,也因此为大家讲述了鲁班尺整合的世界格局。
鲁班尺与现代开本尺寸的比较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本文编写组
摄影:夏竞宇、苏禅、李懿洋
文案:袁芳
图文排版:李懿洋
扫一扫关注“北工大艺视界”,获取更多活动讯息